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在城市供水正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以下是对其应用的详细分析: 一、系统构成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网络、数据传输设备、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监测终端组成。 传感器网络: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,由一系列安装在地下管网中的高精度传感器组成。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质的各种关键指标,如pH值、余氯、浊度、电导率、氨氮、重金属、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物需氧量(BOD)、温度等。 数据传输设备: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迅速、准确地传输至处理平台。这些设备通常采用无线通信方式,如4G、NB-IoT等,具有低功耗、广覆盖的特点,确保数据在地下等信号较弱的环境中也能有效传输。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:接收来自传感器网络的数据,进行数据清洗、分析和存储。同时,它还负责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,帮助用户了解水质的实时情况。此外,该平台还具有预警功能,当检测到某项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,会立即向用户发送警报。 监测终端: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操作界面,可以查看实时数据、历史数据、报表等信息。同时,也可以通过界面进行设备管理、参数设置等操作。 二、主要功能 实时监测: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管网中的水质指标,确保水质质量。通过在高精度传感器中设定动态阈值,当水质异常或污染物浓度超标时,系统自动触发多级预警机制,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部门,同步启动污染扩散模拟,辅助制定应急方案。 数据存储与分析:系统能够存储大量的水质数据,并进行深入的分析,帮助用户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潜在问题。结合管网拓扑结构和水力模型,精准定位污染源头(如工业偷排、管网渗漏等),实现靶向治理,提高治污效率。长期监测数据可生成水质变化趋势图谱,为管网改造、维护和扩建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管网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 预警与报警:当水质指标超过预设的阈值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机制,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 远程监控与管理: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、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地下管网的水质数据,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。 三、应用效果 保障居民饮用水:通过实时监测供水管网中的余氯、浊度等指标,及时发现管网老化、二次污染等问题,确保居民用水正常。 优化供水调度:通过监测水质和水量数据,优化供水调度策略,满足用户需求,同时降低运营成本。 提高运营效率:通过数据分析为管网优化和维护提供依据,降低维护成本。远程监测替代人工巡检,节省人力物力。 及时发现管道异常:能够及时发现管道堵塞、渗漏等问题,提前预警内涝风险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 保护环境:通过监测排水管网的水质指标,预警工业废水偷排行为,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,保护环境。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是城市供水的重要保障。它利用现代传感技术、通信技术、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对地下管网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,为城市水资源管理装上了“智慧之眼”。
|